随着各种先进的听力测试技术不断问世,人们开始更多地依靠一系列电生理技术来检测儿童听力,同时,所谓可观测试和主观测试孰优孰劣,也成为临床检测争论焦点之一。不过,正如美国儿童听力学开创者Marion Downs在其著名的《儿童听力》一书中精辟指出一样:“现代技术极大地增加了测试婴幼儿听力的选择,然而,无论这些技术有多么高深,行为测听的需求始终存在。”儿童听力行为测试的重要性不能因新技术产生而低估或者忽略。很高兴在国内,儿童听力学正向着务实和科学的方向发展。众所周知,行为测听除了常用的纯音测听外,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是言语测听,中国的现实是成人言语测听刚刚开始,而儿童言语测听尚待起步。
儿童行为测听是诊断听力损失程度的重要方法和评估康复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对听力损失进行定量的重要标准,是儿童听力评估的重要基础,为听力学家做出诊断和康复等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信息。行为测听是以任何行为反应为依据的纯音和言语测听方法,与电生理或电声学测听法不同,在儿童临床测听中常用行为观察测听法(behavioral observation audiometry,BOA),即通过观察儿童对声音的非条件反应来评估听力的一种方法。我们也用儿童视觉强化手段来获得听力阈值(visual reinforcement audiometry, VRA)和游戏测听法(play audiometry, PA)。
纯音儿童行为测听需要其他刺激条件的配合,比如灯光、动画或玩具等。因此,需要声场和玩具等器械。而言语车测听则需要测试材料,不过,需要理解儿童临床听力测试就像拼版游戏,重点不是评价个体拚图的价值优劣,而是如何从杂乱无章的一堆拚图里,寻找有意义的线索,然后根据一定规律,至终组成一副完整的图画。从这个意义上讲,听力测试的目的便是通过尽可能多的手段,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然后做出基于符合事实的临床决策,而贯穿整个测试始终的主线便是行为测听。因此可以说在各方面条件允许时,如儿童的年龄、健康和智力发育等,我们应该首先选择行为测听进行测试,这是临床决策的重要原则之一。
而言语测听从整个听力测试结构组合看,起到承上启下和相互关联的作用。
言语测听言语测听的主要特征是根据特制的词表发出口声或用录声磁带放声与听力计相结合的测试法,语声的强弱可由听力计的听力级衰减器任意调节,从而测出受检耳的言语接受阈和言语识别率,反映出受检耳的听功能特点。还可以进一步将测试用词语应用电声技术使其发生畸变作为刺激声并观察受检者的感受能力以协助中枢疾病的诊断等。在测试时,医生可借助听力计的交谈装置(耳机和麦克风),检查受试者对语声的反应,测试结果包括患者的舒适阈、不适阈、言语接受阈、言语分辨率等。
从测试流程看,虽然言语测试言语测听比较复杂,但是一旦使用,成为常规,其实并非难事。在特定情况下,儿童言语测听甚至能弥补纯音测试不足,比如在时间较紧的情况下,往往一分钟的言语测听便能获得至少需要30分钟纯音测听的结果。在评估儿童听力状况时,小儿能听到一句说话,能理解一个简单的单词,所具有的临床意义远远大于部分频率的听力阈值。
需要指出,儿童听力言语测听的关键是测试材料的制定和选择,目前在中国尚无标准儿童言语测听词表,有些学者已经提出一些建议,比如北京301医院近期推出的词表,已经得到部分临床验证开始推广。因此,即使在标准化的言语测试材料至后确定前,使用这些材料照样能基本满足言语测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