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患者发生听力下降的时间与助听器效果不匹配。
如果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刚到达稳定器就开始选择佩戴助听器,效果相对较好;但如果间隔一段时间后才去验配助听器,可能患者的听觉系统对应的神经和大脑皮层负责处理的听觉信息区域功能发生退化,导致患者对声音的敏感程度下降,进而降低言语识别率,从而出现听得见但听不懂的情况,因此助听器的效果就不明显了。
2. 助听器增益不同
助听器为听力损失患者提供一定的听力补偿是通过声电转化,如果选择的助听器功率不当,会导致助听效果不理想。比如,轻中度耳聋患者使用超大功率助听器或者受话器会导致本底噪声和环境噪声过大,从而影响使用效果。重度听力损失患者使用小功率受话器的话,会导致增益不够而达不到助听效果。
3. 助听器种类、配件选择不当
此外助听器种类选择不当也会导致听力效果大打折扣,若患者重度耳聋,但为了隐蔽性需求,仍然坚持选择隐性深耳道式定制机,那么助听器的输出功率显然不够,助听器的效果也就不好了。助听器配件选择不当也会造成助听效果不好,比如助听器(RIC)受话器功率选择不当、耳塞选择不当都会造成堵耳或者低频增益不够等问题,从而影响助听器的整体效果。
当助听器效果不佳的时候,要及时寻求专业验配师的帮助,根据听损患者的个人听力情况提出个性化的调配方案,以此来发挥出助听器声学特性。